【吉林公司】
7月楼市调整持续,政策发力需聚焦稳价与需求激活
发布时间:2025-08-18
 
 8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一期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数据、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销售数据。数据显示,新房与二手房价格下跌城市数量均有所增加,房价环比、同比指标呈现分化特征,而开发投资、新开工、销售等核心指标也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购房者预期的稳定成为关键。
 

新房价格指数

7月份房价指数显示,房价下跌城市数量有所增加,也说明市场还处于深度调整的阶段。更说明各地要打起精神,全力以赴落实好政策和促进供求关系平衡,确保房价趋稳和预期向好。

1、房价指数

根据简单算术平均计算,7月份全国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涨幅为-0.3%,同比涨幅为-3.4%1)其中环比指标恶化,而同比指标改善。对于环比指标来说,其和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增加有关系,所以会使得7月份数据表现略差。当然7月份也是市场的淡季,也说明淡季阶段降价促销力度有所增大。而同比指标总体改善,进一步说明房价筑底的信号持续清晰,对于房价趋稳预期的增强具有积极作用。2)最近四个月,也就是二季度以来的环比跌幅总体在扩大,要求各地打起精神,落实好各类政策,同时持续挖掘市场需求,真正激活交易量,促进价格稳定,这个是三季度最关键的工作。开发商反馈也是,目前最大的工作任务就是抓销售。但是即便是新房项目,也面临同质化的问题,也发现客户选择面多,所以也会有各类降价的动作。

2、城市分类

根据简单算术平均计算,从7月份一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指数环比涨幅数据看,分别为-0.1%-0.4%-0.3%。而同比涨幅则为-1.1%-2.8%-4.2%。其中一线城市的指标在改善,这也说明一线城市购房需求依然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确实一些新房项目推出后,叠加好产品和价格优势,购房者认购积极性较好。二线城市跌幅有所扩大,应理解为季节效应。到了传统金九银十阶段,预计还会有一波购房交易积极态势,进而带动房价环比跌幅收窄。

3、城市数量

7月份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在减少,从此前的14个变为6个。反过来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有所增加,从此前的56个变为60个。我们认为,房价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增加,固然有7月份淡季的因素,但这个并非唯一的原因。实际上二季度开始一些开发商就反馈,购房需求量确实在减少。所以提振住房消费需求依然是核心工作。而对于一些降价的项目,各地要引导好宣传好。客观上房价的调整是符合供求关系规律的,合理的降价会和市场需求更为匹配,但对于剧烈的价格调整则需要密切关注,防范影响市场预期不稳。

4、城市排行

当前房价指数环比涨幅为正的城市为6个,包括上海、乌鲁木齐、宜昌、三亚、长春和常德。从历次房价指数的数据来看,上海表现一直是最好的。目前上海市区项目总体销售较好,甚至有日光盘现象。而近郊区项目具有地铁等配套的,也有较好的销售。加之二手房交易积极,带来较为强劲的换房需求。对于其他城市来说,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还需要观察。但建议各地下半年要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叠加房票等工具持续促进去库存工作开展。

5、市场趋势

要高度重视房价对于市场交易的影响。第一,鉴于二季度开始房价回稳的压力有所增大,三季度各地要把稳房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稳房价不代表房价保持不变,对于各批次的项目要灵活定价,更好和市场需求匹配。对于一些价格调整过大的,要科学评估,防范产生预期不稳的风险出现。第二,近期传言部分央企会收购房企库存房源,总体上确实要发挥好各类收储房源工作的优势和机制。同时要积极引导各类购房需求释放。近期包括北京等地出台购房政策,进一步说明政策还需发力,尤其是要持续降低购房的成本,更好鼓励购房需求积极释放。第三,要科学规划产品的开发建设。部分城市房企近期不做大户型,而改为小户型。其实也是看到了周边大户型项目扎堆的情况,所以此类操作反而是值得鼓励的,至少是结合周边项目的供求关系合理进行项目开发,有助于和市场需求更吻合,也有助于价格的稳定,防范新房领域销售的内卷。

二手房价格指数

二手房市场和新房市场一样,总体面临下跌城市数量较多、市场仍在深度调整的情况。此类价格下跌会带来一些影响。一是侧面说明认购二手房的性价比较高,二是要关注近期房产缩水要补足抵押物的新情况,三是要关注近期部分中介撤销二手房挂牌价的新动向。

1、房价指数

根据简单算术平均计算,7月份全国70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涨幅为-0.5%,同比涨幅为-5.9%。二手房市场的数据表现方面,有一点和新房略有差异,即此次环比跌幅是有所收窄的,而不是扩大的。这也和二手房过去跌幅力度较大是有关系的,这个是积极信号。当然各地目前反馈二手房的新动向,即“房东不愿继续降价销售、购房者不降价就不买”的困局,进而导致二手房交易面临买卖受困的新问题。从市场规律看,一些非常好的二手房,实际价格可上涨2%,但其他项目总体上都需要降价才能销售,否则挂牌周期和交易周期会异常长。

2、城市分类

根据简单算术平均计算,从7月份一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指数环比涨幅数据看,分别为-1.0%-0.5%-0.5%。而同比涨幅则为-3.4%-5.6%-6.4%。各地二手房总体上都处于持续深度调整的阶段。其中一线城市环比跌幅有所扩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去年930新政以来,一线城市很多老破小为很多限购松绑的购房者所认购,市场交易是不错的。当前购房需求相对回落,自然要求房东主动降价。当然也有部分区域反馈,由于周边没有新房供应,一些二手房交易反而是不错的,尤其是户型较好的房源。

3、城市数量

7月份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保持不变,依然为1个。更多则还是房价下跌的城市,上次统计为69个,此次为68个。这说明二手房的价格调整是普遍的。当前房东确实进入到非常纠结的状态,因为价格基本上在高点已经跌了30%,再下降确实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虽然部分城市推出单边代理的模式,但市场反馈是此类模式适用于一些高端项目,普通房源并不适用单边代理。总体上二手房的价格调整是各地三季度要继续关注的内容。

4、城市排行

当前房价指数环比涨幅为正的城市有1个,即太原。太原市场属于相对稳健的市场,过去房地产也没有像其他省会城市一样大规模的扩大,所以市场数据会保持相对稳定。从跌幅来看,武汉、北京等城市的跌幅是比较大的,也说明此类城市二手房市场的供求矛盾是比较大的,所以会在价格层面有所反映。

5、市场趋势

二手房依然处于价格深度调整的阶段。要关注二手房市场的四个重要情况。一是二手房的价格调整并没有结束,考虑到目前二手房的价格调整触碰到房东的底线,各地要积极对二手房的降价情况进行调研,否则也会出现“即便已深度下跌但市场需求无法有效激发”的尴尬。二是要宣传好认购二手房的性价比。毕竟二手房价格基本上回归到2018年以前的水平,二手房的价格泡沫少了很多,认购二手房性价比非常高。三是要关注近期房产缩水要补足抵押物的新情况。部分地方反馈,由于房价下跌导致二手房房产即抵押物的价值缩水,银行要求补足差额,进而对部分购房者产生了困惑或资金压力。四是可关注近期部分中介撤销二手房挂牌价的新动向。此类动作说明二手房价格稳定的重要性。尤其是二手房的挂牌价持续下跌,导致部分房东产生了恐慌心理,同时也会使得一些购房者持续观望而不入市。此事至少说明各地对于二手房方面的价格引导是有积极动作的。

开发投资与销售

数据表明,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的阶段,各地要持续创新,探索一条持续有效的稳楼市之路。

1、开发投资

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为-12.0%。房地产开发投资指标关系固定资产投资,也和GDP走势密切相关。各地要重视该指标的稳定。目前购地房企的资金压力还是略大,要警惕其对此类指标的拖累。当然对于既有的土地项目,要持续优化开发投资等政策,鼓励房企积极开工建设。尤其是结合市场需求的好房子产品,持续增强销售预期,必要时候要在预售标准方面进行优化,促进房企预售资金加快回笼。此类工作到位,都有助于房企开发投资信心的增强。

2、新开工

1-7月份,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为-19.4%,相比前6月继续收窄。今年新开工指标总体上在积极改善,和新开工的主体结构有关系。目前可以新开工的房企,普遍都是去年四季度以来销售状况不错的房企,且购地的结构也比较好。另外保交房等工作积极到位,也促进新开工有较好的成绩。

3、竣工

1-7月份,全国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速为-16.5%,跌幅有所扩大。竣工工作还需要持续发力,尤其是要持续做到保交房资金的积极投入。需要说明的是,随着部分房屋的竣工,部分项目也会进入到现房销售的阶段。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部分城市现房销售表现不错的现象。

4、商品房销售

1-7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4.0%。该指标即跌幅有所扩大,要求各地给予充分重视。销售是市场回稳之母,若是销售不景气,其对于其他指标都会产生拖累效应。各地对于一些销售不错的房源,要积极做好宣传,尤其是讲好好房子的故事,增强购房者入市的信心。同时对于销售不好的房源,要在定价方面、产品优化、需求导入等方面努力。一个很重要的策略是,要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持续促进一些潜在需求批量消化库存商品房。

5、待售面积

7月份,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速为3.4%。今年库存规模总体上处于同比增速收窄的积极态势,和房源供给偏少有关,也和部分项目确实有积极销售有关。各地要关注库存的结构问题。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此前几个月各地“卷”得房率,导致一些得房率差的房源非常难以销售。但现在各地对此类政策略有收紧,规范了新房的建设,这也使得新房销售的环境更优。我们也注意到,部分城市近期持续提好物业有关内容,这也对新房去库存会有积极作用。

6、到位资金

1-7月份,全国房企到位资金额同比增速为-7.5%。该指标略有恶化,也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资金方面的工作。应该说银行方面的资金支持是积极到位的,对于房企的资金改善有积极促进作用。正如前面提及,销售工作还需要发力,否则会制约资金的改善。尤其是近期部分房企遭遇清盘零,也说明销售不改善,还会制约债务工作的处置。

7、商品房销售均价

1-7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为9613/平方米,同比涨幅为-2.4%。该跌幅有所扩大。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以价换量的阶段,所以对于此类价格的走势基本上是符合预期的。近期也有一些城市取消了限价政策,客观上也使得房价的定价权更加灵活。我们认为适当幅度的价格调整,会和供求关系更加匹配。而从部分企业层面看,也提出了保价工作,这也说明价格稳定了,购房者信心才会强,入市节奏才会快。

8、市场趋势和策略

今年前7月份房地产市场表现具有几个特征。一是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工作还需要努力,尤其是二季度以来销售指标是有所恶化的,说明还是需要发力。二是要把既有的政策重新梳理,确保政策效应持续发力。三是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回稳的基础依然是扎实的,尤其是政策工具是积极到位的。要全方位做好房地产市场工作,关键要做好二手房的工作,而非保障房的工作。二手房庞大的挂牌量不消化,始终是个“雷”,会一直制约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善。各地要加大力度研究如何消化二手房房源,为新房市场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

(文章来源:易居研究院)

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亚泰集团